銀行理財産品期限多少天風險最小?銀行理財産品期限是投資者除了收益,比較看重的因素之一,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除了要考慮收益、風險,期限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大部分銀行理財都是封閉式理財産品,未到期之間不能提前贖回也不能轉讓,只能持有到期,而理財産品期限大多在1個月-1年之間,所以投資者在購買之前就應該確保這筆理財資金在投資期間不會動用,具體而言,銀行理財産品期限多少天風險最小呢?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理財産品真的是期限越長收益越高嗎?
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但前提條件是同一家銀行在同一時間發售的同一類理財産品,比如某銀行在10月25日發售的2款同類理財産品,期限爲3個月的産品收益是4.7%,期限爲1年的産品收益是5%。
但是如果銀行不同或時間不同或類型不同,那麽情況就不同了。比如招行的一款6個月理財比浙商銀行的3個月理財收益低,建行去年發行的1年期理財比今年發行的6個月理財收益低,工行發行的9個月保本理財比3個月非保本理財收益低。
此外,即使是同一銀行、同一時間、同一類型,理財産品也有可能期限短的比期限長的收益高,今年理財收益倒挂的現象就很常見。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期限越長收益越高還是說得通的。
針對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及流動性特點,理財分析師認爲,期限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長。
先來說說期限太短的弊端。
第一是收益偏低,剛才也說了,大部分情況下理財産品期限越長收益越高,所以期限太短的理財産品收益就會偏低。
第二是資金站崗,大家購買理財産品一般不是一次性的行爲,産品到期後都會持續購買,如果你買的産品期限太短到期了又沒有及時續購,那麽資金就會站崗。
第三是募集期的影響更大,理財産品的募集期平均是5-6天,而且不管是長期産品還是短期産品都差不多,如果是長期産品的話,募集期的影響對産品的實際收益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如果産品期限太短,會拉低産品的實際收益。
再來說說期限太長的弊端。
最大的影響就是流動性太差,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銀行理財産品大部分都是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的,現在國內只有個別銀行允許産品提前轉讓,但實施效果一般,現在絕大部分理財産品都只能持有到期。
銀行理財的購買起點是最低5萬元,部分起點是10萬元、20萬元、50萬元甚至更高,如果你購買了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産品,期間有急需使用資金的情況是無法提前贖回的,這種情況就會很麻煩。
以上說的是理財産品期限太短和期限太長的弊端,當然,理財分析師並不是說這兩類産品不能買,要根據投資者自身情況來看。
以上內容就是銀行理財産品期限多少天風險最小的相關信息,如果是理財新手,從來沒買過銀行理財,可以先買短期理財來熟悉一下産品的情況,等充分了解之後可以逐漸購買中長期理財産品;此外,如果投資者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用到資金,那麽也適合買短期理財。如果投資者對流動性要求不高,流動資金比較充足,資金充分配置在多個理財渠道,放在銀行理財裏面的資金確定短期內不會用到,這種情況下就適合購買長期理財了。